● 如何利用智能文檔處理(IDP)優化保險業理賠與運營流程?
● 告別手動錄單:OCR如何解決物流單據處理慢、錯、雜三大痛點?
銀行每天堆積如山的紙質文件,是怎么處理的?
在過去,這需要大量的人力,逐字逐句地錄入電腦。不僅慢,還容易出錯。現在,情況完全不同了。使用OCR文字識別 (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)。它能快速讀取圖片、掃描件上的文字,并將其轉換成可編輯的電子數據。無論是簡單的圖片轉文字,還是復雜的報表識別,它都能勝任。
今天,我們就來看看OCR在銀行業務中的應用。
1. 效率太低,等不起
在柜臺辦業務,工作人員要把用戶的身份證、申請表、各種證明材料一個個手動錄入系統。這個過程非常緩慢。如果遇到業務高峰期,排隊的隊伍能長得讓人絕望。后臺的錄單中心更是如此,成千上萬的會計憑證需要人工處理,一個環節卡住,整個流程就得停擺。
2. 容易出錯,風險高
是人,就會犯錯。長時間重復錄入海量數據,眼花繚亂、手指疲勞是常有的事。一個數字敲錯,一個名字錄偏,都可能導致嚴重的業務差錯,甚至引發合規風險。
為了減少錯誤,銀行不得不采用“雙人錄入、雙人復核”的模式,但這又進一步增加了人力成本。
3. 合規審查,壓力大
紙質文件不僅容易出錯,還難以監管。
一張發票是否重復報銷?一份簽名是否偽造?這些都需要依賴人工審核,很容易出現疏漏。
同時,大量的紙質資料在傳遞和保管過程中,還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,這讓銀行在反洗錢、實名制管理等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合規壓力。
4. 數據沉睡,難利用
更關鍵的是,海量的紙質文件和影像資料,就像一座座“數據孤島”。這些數據沒有被結構化,很難被系統檢索和分析。銀行坐擁金山,卻無法挖掘其價值,無法用于精準營銷、風險評估和智能決策。
這些痛點,嚴重制約了銀行的服務效率和發展空間,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。而OCR,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鑰匙。
過去開個銀行賬戶,必須本人帶著身份證跑到網點辦理。
現在,很多銀行都推出了線上開戶服務,你只需要一部手機,下載銀行的App,對著身份證拍張照上傳,它能瞬間讀取身份證上的姓名、號碼、地址等全部信息,并自動填入申請表。
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,省去了跑腿的麻煩和排隊的煎熬。OCR技術還常常與人臉識別結合,確保是“人證合一”,既便捷又安全。
銀行每天都要處理海量的支票、匯票、回單等。傳統人工錄入一張憑證的關鍵信息,平均需要15秒。而OCR系統完成同樣的工作,只需要不到1秒。速度是人工的數十倍!機器不僅快,還不知疲倦,能7x24小時工作。這極大地釋放了柜面人力。
申請貸款,需要提交一大堆材料:收入證明、銀行流水、房產證……這些材料往往是圖片或PDF掃描件。信貸員過去需要手動把這些PDF掃描件轉Word或錄入系統,一個字一個字地核對,流程非常漫長。現在,OCR可以自動批量處理這些文件。過去需要幾天的審核流程,現在可能幾個小時就能完成,大大縮短了放款周期。
銀行的合同又長又復雜,信貸合同、抵押合同、客戶協議……
人工錄入這些合同,不僅效率低下,還容易遺漏關鍵條款,埋下風險隱患。
OCR技術能直接掃描整個合同文本,自動提取借款人、利率、還款計劃等核心要素,并存入系統。
更厲害的是,它還能進行智能比對,快速發現多份合同之間的條款差異,或者找出不符合規范的內容,成為合規審核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通用OCR技術解決了基礎問題,但金融業的需求遠不止于此。
一方面,身份證、銀行卡這類標準化文檔,要求極致的速度和精度。另一方面,版式各異的合同、理賠資料,又需要極強的泛化處理能力。如何兼顧?在眾多服務商中,易道博識提出的“大小模型協同”新范式,給出了新的答案。
針對身份證、發票等高頻、標準化的文檔,易道博識采用深度優化的“專用小模型”。
它的優勢是什么?快!準!識別速度低于300毫秒,快到肉眼無法感知。同時,準確率超過99.5%,為業務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為了滿足不同銀行的需求,它還支持私有化部署、提供移動端SDK和云服務API等多種靈活的合作方式。
那遇到版式不固定的非標文檔怎么辦?
比如一份全新的合同,傳統OCR技術可能就“懵了”,需要重新標注數據、訓練模型,耗時耗力。易道博識自研的GIE(通用信息抽取)大模型,它不再依賴固定的模板,而是能真正“理解”文檔的版式和語義。業務人員甚至不需要懂技術,只需要輸入“提示詞”(Prompt),告訴模型要抽取哪些字段,就能快速配置好任務。
過去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開發周期,現在最快幾小時就能上線。這極大地提升了業務的敏捷性,降低了創新成本。
“大小模型協同”的優勢,在于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。
用“小模型”處理高頻的標準化文檔,保證效率和低消耗。用“大模型”處理復雜的非標文檔,提供強大的擴展性。這樣的組合拳,既高效又經濟,顯著降低了銀行實現全面文檔智能化的技術門檻和成本。
更關鍵的是,易道博識的整套方案已全面適配國產信創體系,能與主流國產芯片、服務器、操作系統無縫融合,確保了金融數據處理方案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。
未來的OCR將從“文字識別”進化到“文檔理解”。它不僅認識字,還能讀懂合同條款的深層含義,理解財務報表背后的經營狀況。總而言之,OCR文字識別,完美解決了銀行在處理海量文檔時的效率、成本和風控難題。從簡單的圖片轉文字,到以易道博識為代表的“大小模型協同”精細化方案,OCR正在為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